二是理解性,从“明晰”到“理解”。教师要支持学生学习,实现“为促进学习而教”,首先要理解学生。第一,要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的影响。第二,要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衡课程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