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阅读,让教师的阅读走向深度
——思贤实小师训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日期:2020-05-27 00:00:00  浏览量:314

阅读已经是思贤实小全体教师常态化的工作之一。在工作之余,阅读教育专著,与名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出教育的火花,点燃教育教学更大的希望。如何让教师的阅读更加深入是思贤小学一直研究的课题。本学期,思贤实小师训班开展了二次阅读活动,让教师的阅读走向了深度。

受疫情影响,本学期的开学延期了,但老师们的阅读并没有延期。假期里,全体师训班的教师阅读了凤凰教育智库丁昌桂总编推荐的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献资料,在QQ群里进行了上阅读交流。

开学后,师训班的老师们又阅读了孙双金老师的《为素养而教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一书,对“深度学习”进行深入研究。

522日,在认真阅读孙双金老师的教育专著后,师训班的老师分组进行了读书交流。大家围绕“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展深度学习的?”三个问题,结合自己阅读的专著进行交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已经将读书的道理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阅读教育名著时进行二次阅读,二次交流,那么阅读自然就走向了深度。

526日,师训班全体教师再一次汇聚在党团活动室,进行《为素养而教 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一书的二次阅读读书交流会,本次读书交流会由丁昌桂总编主持。丁总随机抽取了5位老师进行交流。大家在第一次读书交流后,再一次带着深度学习的三个问题去阅读该著作,收获满满。

 

卢振玉老师: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由高质量的问题驱动,浸润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深度加工,批判思考,并获得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表征是:1.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2.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设计;3.有情趣、有深度的课堂表达。卢老师结合特级教师李吉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实录进行剖析。她认为李吉银老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扶放结合,巧妙挖掘教材,适当进行迁移,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深度学习。

 

沈琦老师: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深”,与“浅”相对应,学生在学习中的简单模仿,思维过程表面化,思维方式固定化等都是“浅”的学习。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其核心是思维,沈老师从思维的现状——思维复制出发,分析目前课堂上存在思维复制的原因,提出深度学习要让学生进行思维创造。结合孙双金老师的专著,沈老师提出从把握学情、形成结构性的知识、把握课堂生成,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陆舜娟老师:深度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深度学习应具有学科样态。以二年级学生学习方位介词为例,方位介词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符号,如何让这个符号生动起来,让英语单词的学习不再枯燥?那么,教师必须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情境中倾注情感,例如本节课的情境要学生在学习方位介词的情境中认识到要与小动物和谐相处这样的情感价值观。这是深度学习的追求。

 

倪仁英老师:科学课要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呢?是探索、探究精神。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素养呢?需要教师用问题贯穿。活动是载体,要学生在经历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探索品质。深度学习并不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而是关注学习的真正发生,关注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对学习投入程度和热爱程度。每个儿童的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天性,如果教师遵循儿童天性、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深度学习就会发生,学生就能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功感。

 

李梦丹老师:深度学习之深在于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代替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他丧失学习的愿望。”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唤醒孩子内心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只是没有感情的复读机。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研读教材,更要研究学生,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丁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肯定了我校二次阅读的读书模式,也从老师们的交流中感受到每位老师对深度学习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强调:深度学习来自实践,是对浅表性教学的纠正,是走向素养、走向情境、基于理解的学习,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思维发生变化,品格得以提升,而教师在深度学习的教学中也获得了专业上的深度发展。

 

读一本书容易,年复一年的坚持阅读不容易;一本书读一次容易,同一本书读几次不容易。思贤实小的老师们正是在年复一年的日子中坚持阅读、反思、总结、再出发,为了成为更加专业的教育者不断地努力!